近期,有人建议实行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甚至有文章认为“央行应该大幅降息”,建议“央行大幅下调名义利率至少70BP”。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周琼认为,主动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可能并非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之道。
1、货币信贷能持续高速扩张下去吗?
中国的宏观杠杆率,2023年末为283.4%,已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高于美国、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在全球主要44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0。
近来M2、社融、信贷增速下降,要求大幅降息、进一步采取宽松货币财政政策的呼声又起。但是,周琼提出,大幅降息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积极影响和不利后果?我们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继续降息、刺激投资、形成更多的供给能力,未免有点适得其反。”周琼提到,假设一个企业贷款时,行业产能1万吨,每吨销售价格1万元,它按贷款形成产能100吨,每吨销售1万元做的计划。但是如果100个企业这样贷款,又形成产能1万吨,每吨价格还能是1万元吗?当然,价格多少也取决于市场需求,便宜了会消费得更多。
2、不大幅降息只是为了银行利益吗?
对于一些人提出的“不大幅降息只是为了银行利益”,周琼也予以反驳。
“商业银行是要支持实体经济,这要建立在商业银行自身能健康经营的基础上。按照正常经营规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要覆盖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周琼提到,现在国家和金融监管部门已经看到了银行净息差大幅走低的潜在风险,要求禁止“手工补息”等。
3、日本的教训包括泡沫经济破裂后货币宽松力度不够吗?
围绕该问题,周琼引述了多方观点。其中,她提到,2008—2013年担任日本 央行行长 的白川方明认为日本长期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减少,二是产业国际竞争力降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真正问题是泡沫经济崩溃所产生的‘过剩’,在没有消除过剩之前,不管采取多么大胆的宽松货币政策,经济也不会回归正常轨道”,这和中国目前面临的房地产等市场情况有类似之处。
4、中国未来的利率走势
对于中国未来的利率趋势,周琼分析,2018年以来,中国的贷款和债券利率都在波动下行。贷款平均利率、长期债券利率,都创历史新低。
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018年1月2日高点为3.68%,2020年4月因为新冠疫情扰动 跌到过 1.12%,今年最低点是7月3日的1.52%。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018年1月18 日高点 为3.98%,2024年6月28日最低点为2.21%,2020年4月因为新冠疫情扰动 最低 跌到过2.48%。
10年期AAA级中债中短期票据(即信用债)到期收益率,也从2018年1月22日最高点5.58%,降到2024年7月4日最低点2.47%。
“2024年7月11日,中国、美国、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本为利率)分别为2.50%、4.41%、2.22%,中国仅比日本高28BP,看起来是不太合理。”周琼表示。
在其看来,长期利率的走势很难判断,长期债券的利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率、利率走势的看法,但是金融市场投资者也只是根据现有信息和当下的资产配置需求作出投资决策。人的判断可能理性可能非理性,可能乐观可能悲观,但资产配置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资产荒”下不得不抢资产,进一步拉低收益率。例如硅谷银行在2021、2022年配置了大量期限较长的MBS和国债,在加息后造成大额浮亏。其他银行也有这个问题,只是长期限债券在资产中占比没有硅谷银行这么高,所以风险尚可承受。
综合来看,周琼认为,主动大幅降低政策利率可能并非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之道。当然,如果经济未能向好,央行会视经济和金融市场情况继续调低利率,但在目前较低的名义利率水平下,下行空间也比较有限。如果经济有好转信号,利率也可能反弹。
我能有这个状态已经很感恩了在线配资炒股平台,对于怎样去除皱纹低风险,总结起来就是做到以下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