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俄乌和谈进程迎来关键时刻按月配资交易,停火之日有望到来之际,一起噩耗突然从俄罗斯本土传来了——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在莫斯科州遇袭身亡。这不是普通的意外事故,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凶手在莫斯卡利克必经之路上放置了装满弹片的爆炸装置,当量相当于300克TNT,通过远程操控精准引爆。这种手法与去年12月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遇刺如出一辙,只不过上次用的是电动滑板车,这次换成了汽车。两起事件相隔仅5个月,目标都是俄军高层,地点都在莫斯科近郊,这绝不是巧合。
莫斯卡利克的身份不简单。他作为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的副局长,直接参与俄乌战局的核心决策,甚至曾代表俄罗斯参加“诺曼底模式”会谈,推动新明斯克协议的签署。这样的人物突然被“斩首”,必然对战场局势产生连锁反应。更敏感的是,袭击发生当天,普京正在克里姆林宫接见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这位特使此行被外界解读为代表特朗普政府传递和谈信号,而莫斯卡利克遇刺的时间点,恰好卡在和谈进程的“临门一脚”阶段。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凶手是否在故意搅局,试图让即将达成的停火协议胎死腹中。
展开剩余68%爆炸地点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莫斯科州是俄罗斯的“心脏地带”,而巴拉希哈市距离莫斯科仅25公里,相当于在北京五环外刺杀中国军方高官。凶手不仅能在俄首都近郊实施如此精密的袭击,还能全身而退,这暴露出俄罗斯内部安全存在严重漏洞。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曾公开承认,2024年俄军挫败了200多起恐怖袭击,但这次显然没防住。更可怕的是,基里洛夫遇刺时,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直接认领了“功劳”,而这次美英法乌集体失声,凶手连“认领”的胆量都没有,要么是背后势力更隐蔽,要么是袭击手段更复杂。
从手法上看,这次袭击需要三大关键步骤:掌握目标行程、运输爆炸装置、实时监控引爆。能完成这三步的,绝非普通恐怖组织。去年基里洛夫遇刺时,乌克兰特工艾哈迈德·库尔巴诺夫供认,他受乌情报部门指使,通过共享汽车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再远程引爆。这次凶手可能采用了类似手法,但细节更隐蔽。俄侦查委员会已将案件移交总局调查,并展开大规模搜查,但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这说明凶手的情报网络和行动能力远超想象,甚至可能渗透到俄军内部。
最让人不安的是,这已经是半年内俄罗斯发生的第二起高级将领遇刺事件。去年12月基里洛夫被炸死后,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猛烈报复,这次凶手却选择沉默。这种反差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博弈。如果是乌克兰所为,为何这次不敢承认?如果是西方势力捣鬼,他们的目的是激怒俄罗斯还是拖延和谈?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内部也存在反对和谈的声音,不排除有“内鬼”配合外部势力制造混乱。
目前有五种可能性浮出水面:乌克兰直接动手、极端组织ISIS-K趁乱作案、欧洲国家想拖延和谈、美国试图干预战局、俄内部势力搞破坏。但无论凶手是谁,这次袭击都撕开了俄罗斯安全网的口子。普京已经下令严查,俄安全局和紧急情况部正在全力追捕凶手,但能否抓到主使仍是未知数。更关键的是,这次事件可能彻底打乱俄乌和谈节奏。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对调停失去耐心,甚至考虑转向对华关税战,如果俄罗斯因此对乌克兰发动报复性打击,西方很可能借机加大军援,让冲突陷入长期化。
这场“斩首行动”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正在扩散。俄罗斯的报复行动可能引发新一轮军事对抗按月配资交易,而西方的沉默则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基里洛夫遇刺后,乌克兰特工被抓、俄对乌实施打击,整个链条清晰可见;但这次凶手却像幽灵一样消失,背后的黑手或许正在暗处冷笑。俄乌局势本就脆弱,这次事件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影响这场战争的走向。
发布于: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