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高中的家长会上,看到的几乎都是爸爸,妈妈们的身影却很少?
网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了很多“神回复”:
“妈妈们已经气‘死’了,爸爸们抗压能力比较强。”
“青春期的孩子管不动了,爸爸就是去凑数的。”
“主要是爸爸脸皮厚,有冠名权的有义务对产品质量负责。”
“因为妈妈们揍不过这个年龄的孩子了,换爸爸上。”
有人曾开玩笑说,能从孩子青春期顺利“活”出来的父母,都是朗朗乾坤真的勇士。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必经之路,这一阶段固然“风雨交加”,却并非真的是洪水猛兽。
《与青春期和解》中写道:“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取决于家庭处于哪个生命周期。”
亲子关系,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并不会绝对变差,只是会有所改变。
你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孩子的青春期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度过。
青春期遇见中年期
有网友曾分享过自己偶然录的一段母女街头对话:
妈妈走在前面,穿着中学校服的女儿紧追在妈妈身后:“我考得好了,你说是因为卷子简单;我考得差了,你又说我水平不行。那你不如直接说我脑子不行。”
听她说完,母亲语气肯定地指责了一句:“你本身就很差!”说完这句,头也不回地走了。
身后的女儿带着哭腔绝望控诉:“我在你脑子里就没好过!”
作为旁观者,很明显能听出,女孩并非真的在控诉母亲,她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更多是在用委屈的抱怨,来求得母亲的一句鼓励和肯定。
遗憾的是,这位母亲只专注在自己的负面观念和情绪中,漠视着女儿绝望的求助。
中央有个直径7.1厘米、深2厘米的规整圆形臼窝
1901年的纽约,一位名叫丁龙的华工以个人血汗积蓄捐款,促成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创设了美国第一个汉学讲座教席,并推动该校成立了汉学系,成为早期传播中华文化之阵地。
视频的评论区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提出,这位母亲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无能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她不愿因接受自己的平庸,就通过打压孩子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无能怒火。
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曾说过:
“青春期的时间通常和父母进入中年期的时间重合。中年父母的很多复杂情绪,都是为了回应青少年的独立成长,或者至少是由于父母自己与中年危机的对抗而加剧的。”
他认为,当父母在经历“中年危机”时,会有纠结于中年问题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怀疑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虽然大多数父母会尽力处理好自己的中年问题,不把自己的问题和青春期孩子牵扯在一起。
但是,也会有一些父母,他们无法处理好各种突然接踵而至的中年问题,反而在挣扎求生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对青春期的孩子产生莫名的“嫉妒”、后悔、怨恨等复杂情绪。
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曾经依恋的孩子抛弃,会感受到自己在已经有独立自主意识的青春期孩子面前的无能为力。
来源:《小欢喜》
既对新的亲子相处产生了无力感,又对孩子的突然改变产生了失控感,再有对自己身处中年的危机感。
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在遇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开关被触发时,就会以“扫兴的父母”“打压式的父母”“控制欲的父母”等各种形式呈现。
不是青春期难熬,只是孩子的青春期,正好遇上了父母的中年期。
父母和孩子都位于各自人生新阶段的路口,如果不能用理解、学习的态度平稳应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变化,就很难完成各自的成长蜕变。
化对抗为接纳
有位教育博主曾写过自己和青春期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儿子刚读高中那会儿,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一样。除了吃饭和要零花钱,和她之间几乎零交流。
一回家就锁上卧室门,什么也不和她说,一问还嫌烦,问得多了,甚至会和她吵起来。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过得特别痛苦,她想不通原本听话乖巧的儿子,怎么突然就不需要她,还视她如洪水猛兽了。
有时候翻到儿子小时候的视频,看着视频中粘着她、说“最爱妈妈”的儿子,再看看儿子现在紧闭的房门,就更觉得心酸。
她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但是,她一次次的主动沟通和示好后,不但没有改善母子俩的关系,反而让儿子指责妈妈在控制他。
后来,有段时间她因为工作比较忙,注意力重点不再完全放在儿子身上。
当她不再紧抓着儿子今天哪句话、哪个表情、哪一瞬间情绪又不对了,不再把儿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成青春期问题。
反而因为自己工作忙,开始同理体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透才能睡觉的儿子时,发现俩人之间的相处融洽了很多。
当她站在儿子的角度,尝试理解他上了高中后突然面对的繁重的学业压力,包容他偶尔烦躁易怒的情绪,允许他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她渐渐发现,青春期并非让儿子变得一无是处,相反,他变得比以前更独立了,更有主见了,也更有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了。
她向后退了一步,换了一种心态,把面对儿子青春期变化时的对抗情绪,转变为接纳和允许。
感受到妈妈的改变后,儿子也不再和以前一样,时时像刺猬一样拒绝母亲的靠近,反而会偶尔露出自己“柔软的肚皮”,和妈妈聊一聊自己遇到的困惑,面对的困境。
来源:《小欢喜》
当然,很多之前烦恼的青春期问题不再是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一念之转》中写道: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当只做我能做的、该做的,无形之中产生的正面影响,会使身旁的人、事、物都发生改变。”
还有句话说:“痛苦,是一种选择。”
与其恐惧、焦虑,不如换一种心态,欣赏孩子在新阶段的成长。
换一个角度,把青春期当成亲子相处阶段的迭代,你就会发现,那些愤怒、痛苦、无助全都消失不见了。
养育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挑战不意味着灾难。
把孩子的青春期当成一次灾难,才会真的把孩子的青春期变成一场彻底的灾难。
不从情感上脱离孩子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除了爱一无所有。”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的孩子,最简单高效的养育方法,一定是给与孩子完全的爱。
因为温暖、亲密、坦诚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在面对任何阶段的变化时,都能内心充盈有安全感。
有人曾专门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做过一项调研,发现一个让人很意外的结果: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像表面所表现的那么排斥父母,相反,他们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爱。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有次我无意提起女儿小时候多么可爱时,她很意外地说了句:“妈妈,其实我知道现在的我不够好,不像小时候那么值得你爱。”
当时我特别震惊,连忙一遍遍解释妈妈对她的爱从未改变过,但还是能感觉到女儿的失落。
很多父母其实会有个误区,就是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独立的需求,只想脱离父母。却忽略了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缺乏安全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也写过:“青少年会发展出所谓的‘假想观众’,他们希望自己时刻成为所有人注意的焦点。”
这里面的所有人,也包括父母。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一次次的叛逆,有时候也是在试探父母是否真的会无条件爱和接纳他们。
用一句话来总结:“他们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并获得自由,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在心理上‘抛弃’他们。”
所以说,无保留地告诉青春期孩子,无论他们正在经历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爱着他们,并完全尊重他们的变化,和他们平等地去讨论、建立新阶段的道理和规则,才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需要的爱的方式。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难说每一个父母都能时时刻刻做一个完美父母,但爱孩子,绝对是最简单、最本能的养育方式。
董宇辉在演讲中曾说过: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有缺点和遗憾,但这些不影响你成为优秀的父母,因为爱会驱使你做一切。”
我们决定不了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品质好的实盘网络配资,也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和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