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面来看,8月20日创历史新高的高速“三剑客”中,山东高速、深高速2股近期获得北向资金重点加仓,截至8月16日数据,其北向持股量本月以来分别大增近54.3%、24.1%,而宁沪高速北向持股量月内小幅下降近0.2%。杠杆资金方面,截至8月19日数据,山东高速、宁沪高速本月分别遭融资资金减持近877万元、252万元,深高速月内则获近29万元小幅增持。
近日,维他奶行政总裁陆博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谈到了电商价格战的问题,他明确表示,“维他奶不参与极端线上促销。”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平台低价竞争到了临界点。行业不得不思考,“低价”的同时能否实现“优质”?平台和商家如何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生态?
南方+记者 郜曈 绘图
低价已成趋势
从2023年开始,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围绕“低价”摩拳擦掌,短兵相接。今年以来,策略也从防守变为反攻。
一瓶原价6元的无糖茶在线上渠道可以多少钱购入?答案是不到3元。等于是直接打了五折。
在这个售价之下,商家还有利可图吗?近日举行的维他奶业绩发布会上,陆博涛透露,即饮茶品类的毛利率通常在30%-40%之间。按照这个区间计算,只能是勉强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
尽管如此,低价已经成为趋势。瓶装水、无糖茶、白酒,都能在电商平台上以极具诱惑力的价格购入。不少商家开始抱怨,低价模式挤压了他们的经营空间。
而线上、线下竞价的摩擦因此增多。在消费领域,正陷入存量竞争的白酒行业纷争尤为频繁,双十一前后,就有数家头部酒企业接连发声炮轰某电商平台以低价、“百亿补贴”为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乱价现象。
其中,定价权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白酒厂家的直接收入来源是向经销商销货,而稳定的价盘是保证经销渠道利润、维护持续合作关系的重点所在。因此,酒企非常重视对终端销售价格的控制,并致力于防范不同地区之间、线上线下之间的串货销售行为。
一般来说,白酒厂家会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销售状况,对各地经销商制定不同的返点政策来调控市场价格。而电商不受区域限制的特性,让酒企控价难度提升。电商渠道售价低,可能导致产品市场价下滑,对手中有货的经销商造成不利影响。
当低价“内卷”加剧,最深的担忧之一无疑是“劣币驱逐良币”。来自广东阳江刀剪产业带的商家冯真源正遭遇了这样的困境。“近几年,某电商平台一味地强制低价,导致很多成本和售价比正品低20%—30%的产品也宣称自己是阳江刀具。”冯真源透露,阳江刀剪产业带工厂已经有三成倒闭退出。刀剪商品和电商的价格竞争,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影响。
低价背后迎合消费者需求
艾瑞咨询披露的《2023年中国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网购用户选择网站/APP看重的诸多因素中,“价格-价格优惠度”排名第一,低价在主导越来越多的消费决策。
不难发现,平替护肤品、平替零食,甚至平替家电……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逐渐被“低价平替”“非刚需产品不购入”所取代。
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商环境之所以逐步陷入过度低价竞争局面,离不开整体消费趋势的改变。在消费者普遍追求低价的背景下,倒逼了产品价格持续被压缩,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低价力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11月,在中国市场学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业内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市场学会会长夏杰长认为,“当电商平台利用规则和算法刻意引导和放大低端需求,过分追求低价和流量,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的。”
他分析称,电商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平台针对商家和消费者需要设定不同的价格水平,一般会对平台的一方,收取较低价格或免费,消费者作为需求方,往往会更容易被宽容。毕竟,消费者能为平台带来流量和数据等。因而,消费者追求低价的情况下,平台便将“低价”的指标压向商家。
商品价格看似更低廉,那消费者受益了吗?答案却是否定的。
商务部《电子商务报告》执笔者、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欧阳日辉,通过数十年对电商行业的探究和观察发现,当前过度低价竞争问题已经现形,一些电商平台的流量不成比例地流向低价,商家不惜偷工减料或抄袭造假,陷入“囚徒困境”。
欧阳日辉提出,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有价格竞争很正常,但如果超出了合理范围,就会伤及所有市场参与者。
江苏淮安电商商家刘晓平观察到,为追求极端低价,相关平台负责人在购物节要求商家加大优惠力度,商家无利可图,只能用盗版代替正品。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他展示了一件原本厂家定价189元的儿童鹅绒羽绒服,在平台上被强行降价到99元后,厂家弃用成本更高的鸭绒,选择用pp塑料颗粒填充,制造出高蓬松度的假象,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出面料成分的真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从长远角度审视,过低的价格无疑对产业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看似获得了最大利益,然而,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最优的结果,甚至可能是最糟糕的情况。
“因为缺乏利润的企业将无法投入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拓展。消费者若无法获得所需的新产品,消费者福利将无法得到提升,产品升级也将无从谈起。”
低价商品往往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成本压缩,这可能包括压榨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消费者不能一方面追求低价商品,另一方面又抱怨工作环境恶劣、加班无补偿。这种矛盾心理在经济学上并不成立,因为市场需要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低价竞争的尺度如何把握?
“当前平台低价竞争到了临界点,商家和消费者均对平台低价竞争不满。”欧阳日辉直言。
低价并非不可取,关键是要在合理范围内。合理范围内的低价竞争确实能促进消费,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低价竞争是合理的低价竞争,在合理范围内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合理竞争也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降本降费,它降低了老百姓尝试新品和新服务的门槛,有利于加速技术服务的推广和渗透。”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杨继瑞提到。
在关注低价竞争时,要注意三个“不等于”:低价商品不等于劣质商品;商品价格降低不等于消费降级,在手机、汽车等行业的生产力发展时,就存在价格降低和消费升级并存的情况;低价竞争也不等于过度低价竞争,正常的价格竞争是市场活力的体现。
不过,欧阳日辉观察到,未来过度低价竞争有望得到缓解。
“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平台过度低价竞争问题,并着手采取解决措施。”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1月22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有序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已经逐渐认识到,过度低价竞争不仅无法为平台带来持续增长,反而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商家积极性,因此电商平台也开始逐渐调整低价竞争策略。今年618之后,淘天集团弱化了绝对低价战略,不再单纯依靠“五星价格力”排名,而更侧重于交易金额(GMV)份额;7月,抖音集团也宣布不再将“价格力”作为第一优先级,而是将GMV增长置于首位。8月,拼多多也透露出消息表示,将调整业务重点,明确将GMV作为第一目标。这些调整表明,平台在逐步放弃过度低价竞争策略,但未来平台竞争态势的具体走向仍待进一步观察。
不过,消费环境的改善需多方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商家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
消费者也应在面对诱人的价格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仔细甄别信息的真伪,不能唯价格论,把价格高低当作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相比性价比,质价比同样值得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黄晓韵
绘图:南方+记者 郜曈正规股票杠杆